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,10个省市公布了重点项目投资计划, 总投资约为25.5万亿元,
中国在过去高速发展的期间,依靠出口这轮强劲的增长,我认为并没有诞生几个真正能领先全球的产业。
而实际上,过去亚洲这些曾经发展过的国家和地区,都曾经依托几个龙头产业以及龙头企业jbo竞博,带动了出口,并且成功转型。
韩国:以三星为首的电子产业。日本: 以丰田为首的汽车产业。台湾省:以台积电为首的半导体产业。
而中国这一波的发展,老实说都是大而不强,我们真正能在全球有竞争力的产业不多。
因为你无法想象一个千亿美元的跨国公司,背后能撬动多大的产业, 拉动多少GDP。
中国未来要打造10-20家千亿美元的跨国公司,这是在当前出口疲软的情况下,拉动出口第二轮爆发的关键命门。
再看消费,消费太重要了,去年你去看统计局的公报,消费占我们GDP增长的达到了57.8%,为啥这么高?
经常看小财女的老粉肯定知道,消费对中国这样的内需拉动型的国家有多重要,中国要增长,必须靠消费。
但是消费这个动作,是一场群众运动,是自下而上的,要发动所有人,要大家口袋里有钱。
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,这个我们之前分析过,中国的储蓄率哪怕被过去的高房价消化了一波,依然世界第一。
这涉及医疗,教育,社保一系列制度够不够全面,只有保障制度到位了jbo竞博,大伙才敢。
你还有房贷,还要存钱去买房,房价对消费的挤压是直接而明显的,房价如果还要继续飙升基建,怎么消费?
而我们那么多的储蓄,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多数人的储蓄都在中位数之下,被平均。
所以,消费这是一场复杂的群众经济行为, 这也就决定了在这样的时期要消费短期内去拉一波经济,不容易,也不直接。
我举个例子,你看下澳门,香港,只是一个特别区,为了刺激消费,政府可以直接全民发钱。
就在一周之前,香港给18岁居民每人派发一万,3.1万月薪的人不用纳税,用财政收入补贴人民, 那么,这直接可以刺激内需,因为他们太小。
如果真要短期刺激一把,我的方案是在疫情快要结束的时候可以考虑直接发消费券,短期内刺激下零售,餐饮等行业。
如果说消费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引擎,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则是全国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器.
投资,最主要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情况,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制造业,房地产和基建。
而纵观房地产从过去二三十年发展到如今,地位显然发生了变化,从支柱产业的地位下滑了,这点你们一定要搞清楚。
我们的房地产,不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,还是政策的有意引导,实际上在2013年已经见顶了。
这个“见顶”从数据上主要体现在销售面积和库存量,整体房地产在这两个数据上都已经在抛物线的另一头。
1. 我国居民财富的60-70%都和房地产相关。2. 土地财政。3. 金融风险, 房地产有风险,金融系统也躲不掉。这就决定了,地方上对待房地产的态度就会很暧昧。
二狗卖鸡蛋,鸡蛋一块一个,昨天卖了10个,10块钱,今天多做了一个卖了11元,多出的1块就是边际收益。我的意思是说,房住不炒这个大政策,依然不可动摇,可是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,往往在关键时候,也许是今年这样的时候,可以作为卖完10个鸡蛋之后的最后那个,反正好用。
今年地方上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放松, 整体的国内宏观环境越差,地方拿出第11个鸡蛋就会越快。所以,把前面所有方面都简单扫了一遍,最后用排除法就很容易看得出:制造业和大基建成为拉经济的关键一招了。
2020年2月份,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35.7%基建,比上月下降14.3个百分点。
在制造业中,资本性产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大,比如计算机通信电子产品。如果要稳,必然要稳这些产业,这些产业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基建,而实际上新基建在过去的投资中增速是最快的。
基建方面,财政部2月11日曾下发一条通知,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,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,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。
大家要注意这个变化,以往专项债主要用在土地储备和棚改,基建的占比只有20%左右。
去年9月份的国常会会议上,有个新的规定,就是将专项债的使用范围扩大,包括铁路、轨道交通、城市停车场等基础设施,并明确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。
这个意图就很明显了,地方有了更多的钱,钱不能去搞土地储备和房地产,那只有一个去向,就是大基建。
我们这个国家,其实你只要思考的多了,体会的多了,,我们擅长的就是自上而下的执行力,擅长的就是规模经济。